跳到主要內容

搶救行業-誰最難生存

金融海嘯帶來的產業倒閉骨牌效應,連白領新貴都難以倖免。台灣的就業市場,將因這波風暴產生怎樣的大轉變?




天氣冷,人心更冷。在高雄縣面試圖書館短期人員的會場上,人潮來來往往,放眼望去一張張都是年輕卻蒼白的面孔。工作人員低聲說,近一千兩百人搶七十五個工作機會,月薪不過才兩萬二千元,「多的是大學生、碩士,」他搖搖頭說。




金融風暴除讓青年和中高齡就業惡化,連中產階級都受創。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坦承,在景氣循環中,真正會失業的不只是弱勢,中產收入的族群也無法倖免!


過去被視為電子新貴的新竹科學園區科技人,眾多科技大廠藉由人事凍結、減薪、休無薪假等精簡成本方案,來應對這一波不景氣。



為搶救失業,經建會推出就業方案。在短期方面主要為擴大內需方案,以補助地方公共建設五百八十三億元,預計在十一月、十二月增加一.四萬人就業機會。


在中長期促進就業,則預備以四年時間投入二六六億元,以降低○.三%失業率,並藉由愛台十二項建設、產業再造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等振興經濟方案,在民國一○一年將失業率降到三%。


政府雖然用心搶救,但對中產階級的就業效益有多大?「即便是大規模公共建設也很難照顧到高科技、白領階級,目前沒有太多好政策,只能等景氣慢慢變好,」陳添枝面露無奈地說。


因感受到白領失業潮所帶來的後遺症過大,當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構想時,經建會也提出「企業挺員工」,企業尋求銀行融資時,必須連帶保證員工的受雇權。


根據陳添枝的說法,目前口袋內的方案為企業申請紓困貸款時,若同意不裁員,銀行將給予較優惠利率;其次是企業面臨大規模解聘時,由政府伸出援手,以縮減工時或安排職業訓練因應,減薪後額度由政府出資一半,「如三萬薪水降為二萬元,政府出一半,前提是業主需承諾一段時間後調回正常水準,」他說。


「這是一個可以三贏的方案,」陳添枝認為。對企業來說,免除解聘危機也可保有商譽,對員工,至少還保有工作,對政府,則是將原本要用來支付失業補助的就業安定基金,勻支讓員工免於受到威脅。這個方案仍在研議中,能夠如何落實、最後成效如何,都還是未知數。但是憂心工作的個人,已經等不了。


在醫院擔任機電修繕技師,三十四歲的汪葉煌,一路靠半工半讀拿到專科學位,現在又回到學校讀二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不是在醫院就是在教室內,「我在學校讀資管系,現在工作是機電,相輔相成應該會比較有競爭力,」汪葉煌說。多充實自己、擁有更多專長,也成為現代求生的不二法門。


不論是就業或待業中的人,「現在應該要儲備能量,迎接下一波景氣來時的機會,」勞委會職業訓練局訓練組組長鍾錦季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綠色環保衛浴廚房水槽 - 育宏國際

育宏國際有限公司於1993年以雅松石之名成立,目前專精於設計及生產衛浴面盆、檯面臉盆、洗手盆、浴室櫃類、 廚房水槽 、洗衣檯及衛浴專用導水溝等配件,材質從早期膠殼人造石、實心人造石到100%MMA壓克力實心人造石(世界級材質),所有的產品皆可依照客戶的需求訂製。16年來,育宏對於衛浴廚房設備研發生產專業經驗,注入品牌精神,邁入高品質時代的最佳後盾,用在地台灣設計製造的品牌,行銷全世界。 育宏近年來研發出創新材質及嚴謹細膩的生產品質,100%MMA ACRYLIC SOLID(100%壓克力實心人造石)新質材新技術,是育宏品牌長期投入技術研發的結晶。因應品質要求,連生產設備都自行研發,原料的調配,期間歷經多次試煉與改進,為的就是堅持生產出好的產品,這是奠定育宏品牌競爭力的根本。 人造石材產業本身不直接消耗原生的自然資源、不破壞自然環境,生產方式不需要高溫聚合,也就不存在消耗大量燃料和廢氣排放的問題。取得原料來自於石材礦山開採,帶來70%以上的廢石料以及不飽和樹酯組合而成。材料質輕(比天然大理石輕25%左右)、強度高、厚度薄,並易於加工,拼接無縫、不易斷裂,能製成弧形,曲面等形狀,比較容易製成形狀複雜、多曲面的各種各樣的潔具,如浴缸、洗臉盆、坐便器等,且施工也較為方便,而於運送部分,比運送大理石更為簡單、重量也比大理石輕上許多。減少資源浪費,而且廢棄之後可再回收、打碎、再製作利用。 目前育宏國際有限公司在生產衛浴廚房水槽的技術及經驗,在市場上是數一數二的老字號公司,面對時代的變遷,挑戰也越來越多,因此在技術研發、監控生產品質、市場嚴苛考驗下,更不敢懈怠,也因為這樣的堅持,獲得日本東陶TOTO台灣廠肯定,代理生產製造,共同邁向高端品質,提供消費者優質生活最佳商品。 * 服務實例 * 育宏服務實例 產品 安裝實際照片 客戶評價 U-105 壓克力實心水槽 好清洗、不易卡汙垢可以與同級板材或是石英石做無縫處理。 100%壓克力人造石(韓國石)樂天石 拼接地方無接縫處理。整理美觀大方!! U-590 活動...

金屬中心「沖壓模具產業智慧製造示範場域」落成啟用

工業局攜手金屬中心,建置「沖壓模具產業智慧製造示範場域」,日前落成啟用,為產業發展模具智慧製造技術添助力。 台灣模具產業技術精良,品質與價格具有競爭力,為邁向智慧製造,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金屬中心建置「沖壓模具產業智慧製造示範場域」,以產品高值化、製造智慧化及管理數位化為三大目標,提供場域觀摩參觀、高值模具開發、零件代工、智慧製造技術輔導等服務,協助產業升級。 金屬中心表示,近年日、韓模具技術持續進步,中國大陸、泰國、越南等發展未曾間斷,我國除掌握現有技術與客戶,需持續精進模具開發與生產能力。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支持下,由該中心打造之「沖壓模具產業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全部採國產設備,包含伺服沖床, 自動化機器手臂 、3D掃描裝置等;同時發展雲端生產資訊平台、智慧虛擬試模與模具開發資料庫、線上模具監診等智慧製造系統,可成為產學研單位合作研發之據點。 工業局表示,該示範場域將擔任領頭羊角色,帶領台灣模具產業與機械產業組成「國家隊」,一起為金屬加工製造產業打「世界盃」,以爭取更多的國外訂單。而金屬中心長年深耕於模具產業,並擁有多系統整合技術,可根據客戶的特定需求,輔導廠商升級轉型,將以最適化的解決方法和創新服務營運模式,促進台灣模具與機械產業再創高峰。 新聞來源: 工商時報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經濟的利弊分析

隨著今年(2019)5月初川普總統的變臉,中美貿易戰再度緊鑼密鼓,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的關稅,由10%提升至25%,中國方面也不甘示弱,針對美國的農產品、酒類產品課徵關稅。以台灣的中間財,生產的代工體系模式,參與國際供應鏈程度甚深,很難躲過貿易戰的流彈衝擊,包括貿易量下滑、供應鏈的重整,都有不小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大戰方熾之際,不少中國台商或把生產基地、供應鏈外移東南亞,或回流台灣避險。據經濟部統計,目前台商回流超過60件,預期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未來更可能提高至5,000億元。 一時之間,中美貿易戰對台灣是利是弊?眾說紛紜。我們嘗試從正反面論點的彙整,再透過本文的分析,理出個頭緒。 根據今周刊(2019.5.15)報導,引用德意志銀行的分析,「一旦貿易戰全面開打的18個月內,美國與中國的GDP成長率將各自跌掉2個百分點,亞洲整體GDP在12個月內可能減少2個百分點。同時,也指出香港、台灣經濟成長的折損最大,分別有3.9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的減少幅度,甚至步入衰退。另外,陸委會前主委林祖嘉教授也指出中美貿易戰會衝擊中美雙方經濟成長,包括台灣在內的四小龍,GDP成長率都將跌破2%,而和台灣為貿易對手國的韓國已在今年(2019)第一季出現GDP負成長。顯然中美貿易大戰的負面效應已然出現。 不過,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卻指出,中國台商將高階產品轉回台灣生產,增加投資金額及工作機會,美國對台灣進口量出現大幅增長,因此,「貿易戰使台灣經濟受利」。 再者,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周鉅原教授的總體模型分析報告也指出,台灣和中國出口品的相似程度高達50%以上,且台灣中間財和零組件的差異性不如消費性產品,一旦美國對中國課徵高關稅,基於中間財相似性的考量,轉單「台灣製造」將是重要的考量方向。因此,根據美方對中方課徵10%稅率的估算,「美國GDP下滑1.06個百點,中國GDP下滑1.05個百分點,台灣的GDP卻可逐勢成長0.47個百分點」。 根據上述分析,中美貿易大戰對台灣經濟影響的利弊很難加以判斷。因此,我們嘗試予以釐清背後的真相。首先,周鉅原教授的模型係建立在美國對中國輸美2,000億產品課徵10%關稅的前提上。但目前關稅已提升至25%,故衝擊程度應更大。其次,周教授的分析,並未考慮貿易戰對中國台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