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帶來的產業倒閉骨牌效應,連白領新貴都難以倖免。台灣的就業市場,將因這波風暴產生怎樣的大轉變?
天氣冷,人心更冷。在高雄縣面試圖書館短期人員的會場上,人潮來來往往,放眼望去一張張都是年輕卻蒼白的面孔。工作人員低聲說,近一千兩百人搶七十五個工作機會,月薪不過才兩萬二千元,「多的是大學生、碩士,」他搖搖頭說。
金融風暴除讓青年和中高齡就業惡化,連中產階級都受創。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坦承,在景氣循環中,真正會失業的不只是弱勢,中產收入的族群也無法倖免!
過去被視為電子新貴的新竹科學園區科技人,眾多科技大廠藉由人事凍結、減薪、休無薪假等精簡成本方案,來應對這一波不景氣。
為搶救失業,經建會推出就業方案。在短期方面主要為擴大內需方案,以補助地方公共建設五百八十三億元,預計在十一月、十二月增加一.四萬人就業機會。
在中長期促進就業,則預備以四年時間投入二六六億元,以降低○.三%失業率,並藉由愛台十二項建設、產業再造和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等振興經濟方案,在民國一○一年將失業率降到三%。
政府雖然用心搶救,但對中產階級的就業效益有多大?「即便是大規模公共建設也很難照顧到高科技、白領階級,目前沒有太多好政策,只能等景氣慢慢變好,」陳添枝面露無奈地說。
因感受到白領失業潮所帶來的後遺症過大,當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構想時,經建會也提出「企業挺員工」,企業尋求銀行融資時,必須連帶保證員工的受雇權。
根據陳添枝的說法,目前口袋內的方案為企業申請紓困貸款時,若同意不裁員,銀行將給予較優惠利率;其次是企業面臨大規模解聘時,由政府伸出援手,以縮減工時或安排職業訓練因應,減薪後額度由政府出資一半,「如三萬薪水降為二萬元,政府出一半,前提是業主需承諾一段時間後調回正常水準,」他說。
「這是一個可以三贏的方案,」陳添枝認為。對企業來說,免除解聘危機也可保有商譽,對員工,至少還保有工作,對政府,則是將原本要用來支付失業補助的就業安定基金,勻支讓員工免於受到威脅。這個方案仍在研議中,能夠如何落實、最後成效如何,都還是未知數。但是憂心工作的個人,已經等不了。
在醫院擔任機電修繕技師,三十四歲的汪葉煌,一路靠半工半讀拿到專科學位,現在又回到學校讀二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不是在醫院就是在教室內,「我在學校讀資管系,現在工作是機電,相輔相成應該會比較有競爭力,」汪葉煌說。多充實自己、擁有更多專長,也成為現代求生的不二法門。
不論是就業或待業中的人,「現在應該要儲備能量,迎接下一波景氣來時的機會,」勞委會職業訓練局訓練組組長鍾錦季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