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08新詩出版觀察

讀一卷詩,體味春天勃勃生發的各種姿態。


(美聯社資料照片)


綜觀2008年台灣新詩出版,老中青三代各出奇招,大顯詩藝。由新銳晉身中堅的廖偉棠,新書《黑雨將至》(寶瓶文化出版)筆法輕盈,意象濃烈。李長青《江湖》(聯合文學出版)是今年唯一用台語書寫的青年詩集,勇者無懼的招式,「行出佮人不仝的江湖」。


新聲冒出,誰是最美的高音


2008年出書的詩人,大半為行走詩壇多年的男性,但出詩集的新人多是女性:吳音寧《危崖有花》(印刻出版)、康逸藍《臭豆腐,愛跳舞》(兒童文學家出版)、隱匿《自由肉體》(有河文化出版)。她們為何而寫?隱匿的詩集名就是答案:「因有感於肉體之不自由……,唯有寫詩能得自由。」


以報導文學馳名的吳音寧,致力於農運,她將詩獻給非主流性格的遊俠們,也在「姊姊妹妹」一輯中,為女性書寫開了扇窗。將童詩教材出書的康逸藍,則為了推展新詩教育。新人中唯一男性阿廖,詩集《狗樂府》(黑眼睛文化出版)有著輕且鬆的質地,誘引讀者懷著好心情輕鬆讀。


2008新詩出版觀察


中生代的劉克襄小時便識得中部群山,大肚山、八卦山皆被他視為「家山」;中年長居北部,足跡循進陽明山、大霸尖山;南部的山則適合想探險的心情,因為有蒼涼的玉山、大武山、都蘭山陪伴。這樣的詩人,雙腳踏遍台灣五十座山,織就了《巡山》(愛詩社出版)五十首詩,劉克襄猶如千里孤行的俠客,謙沖處世卻胸藏傲骨。同為中生代的詹澈今年亦有新作,《餘燼再生--綠島外獄書續篇》(秀威資訊出版)以情詩的形式及語言,深掘綠島從戒嚴到解嚴的歷史與人性議題。


大老余光中,最亮的一顆星


詩壇大老余光中,2008年有多部舊作新出,還分別由陳芳明選編《余光中六十年詩選》(印刻出版),陳幸蕙編選、賞析《余光中幽默詩選》(天下遠見出版)。更令人驚喜的是,睽違九年,余老在眾人翹盼下彙編近年新作出詩集《藕神》(九歌出版),熔鑄中西詩體於一爐,展現大師的精妙布局與捨我其誰的氣魄。


鶴髮童顏一代,由向明、林煥彰領銜。長時致力於詩論、詩評、詩教育的向明,新編再版的《新詩百問》(爾雅出版),讓詩的門外漢對詩有好感,甚至萌發熱情。百問之餘,答案或許百萬種,向明擔起掌燈引路的角色。同樣對詩教育不遺餘力的林煥彰,則為兒童和教學者寫下《飛,我一直想飛》(兒童文學家出版),呈現多面向的玩詩方法,小朋友在自由活潑的氣息中,建造讀詩、寫詩的新世界。


已故作家出詩集遺著,有張菱舲《天繭》(九歌出版)、周策縱《胡說草》(王潤華、吳南華編,文史哲出版)、舒暢《焚詩祭路》(九歌出版)。舒暢的詩力道豐沛,兼又神祕空靈,越咀嚼越有味。


《創世紀》圖像鉅著 溫習詩壇歷史


新詩選集出版者眾,除了年度《2007台灣詩選》(二魚文化出版)、台北詩歌節詩選《行走的詩》(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還有時間跨度達三十年的《新詩30家》(白靈主編,九歌出版)。


尤其有跨世紀的史料鉅著面世:《創世紀1954-2008圖像冊》(張默等九人合編,創世紀出版),收錄千幀詩壇活動照片、海報、書影、簽名、手稿。翻至「視覺詩十人展」,色彩豔麗的十頁篇幅,容納的豈止是記憶,更是詩苗勃勃生長的各種姿態。


文建會策劃的合集《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聯合文學出版)有其特殊性,以文學與在地風景的結合為軸心,收錄日治時期賴和、郭水潭,至近代鄭愁予、周夢蝶、瘂弦、洛夫、楊牧、詹澈、陳義芝、羅智成等詩人作品。


詩人之眼 帶讀者閱覽異國風情


譯詩成書也成果斐然,李敏勇《在寂靜的邊緣歌唱:世界女性詩風景》(圓神出版),精選六十位著名女詩人詩作,描繪出一幅世界女性詩風景;他另一本著作《顫慄心風景:當代世界詩對話》(聯合文學出版),透過翻譯、評論,以詩人之眼帶領讀者閱覽歐洲詩人在戰爭中的文字與心情。


寫詩的陳黎與日本學者上田哲二合譯《台灣四季:日據時期台灣短歌選》(二魚文化出版),匯集1920至30年代,遠從母土到台灣落地生根的日本詩人們,最真實的生命詩篇。尤克強的英詩賞集《預約一季冬雪》(愛詩社出版),包羅古典與現代,還附上朗誦CD,是文學欣賞的最佳教材。


這一年新詩出版品,詩集之外,譯介、編選、教學方面的著作占有相當比例,如何恰切地引導人們讀詩愛詩,成了當前詩壇的重要課題。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3/4642931.s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怕老了沒人照顧?長照提早規畫

高齡化是未來趨勢,做好老後風險管理與財務規畫更顯重要。全球人壽商品部助理副總經理鄭中安表示,人口結構改變,台灣家戶人口數也往下縮減,未來若想單靠家庭功能支撐長照,愈來愈難,為了轉移風險,有些人會考慮投保長照險。 鄭中安指出,當有長照需求時,日常生活花費,除了增加照護費用,多數人收入來源也會中斷,但一般人在規畫時,往往忽略收入減少或中斷的風險。 鄭中安估計,目前照護費用每月約2.3至7萬元,一般家庭每月生活費約4.6至6.3萬元,若每個月至少要花5萬元,每年就要60萬元,以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8年來計算,至少需要準備480萬元。 即使政府積極推長照2.0,擴大長照服務對象和據點,但補助對象、補助方式及範圍也有限制,未必能夠滿足長期照顧的基本需求。 建議民眾可考量商業保險,鄭中安說,目前與長照相關的保險有三種,分別是傳統長照險、特定傷病險、殘扶險,俗稱「長照三寶」。各自理賠認定標準不盡相同,透過客製化規畫符合需求的保單,避免事故發生後,才發現沒有理賠。 不長照的幸福台灣:安老資源聰明配講座(高雄場) 時間:10月21日(六)14:10至16:45(13:40開始報到) 地點:高雄國際會議中心603階梯教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6樓) 名額有限,請 把握報名機會 新聞來源: udn 新聞

別小看牙齒咬合不正! 小心身心都受影響

18歲的呂姓少年因 牙齒咬合排列不整 ,導致無法正常咀嚼進食,3年前到奇美醫學中心牙科部就診,經醫師蔡玉鈴評估後,呂男戴了2年半的金屬矯正器治療,咬合不正的問題及外觀已明顯改善,人也變得更有信心,昨現身分享矯正的心情。 蔡玉玲表示,一般認為牙齒咬合不正、不整齊只是美觀上的考量,但咬合不正對於患者生、心理都會受到影響,像是口腔黏膜易受傷、蛀牙及牙周病的發生率提高外,患者也容易因外型不美觀遭同儕議論,產生自卑感、不安等心理障礙。 呂姓少年也分享,因牙齒咬合不正,每次吃飯都相當麻煩,總是咬錯位置,不小心咬到口腔黏膜,且刷牙時有些牙齒不易清潔到,就怕造成蛀牙或是牙周病;後來戴了2年半的金屬矯正器,雖然前2個月有些不習慣,後來慢慢適應,現在牙齒總算變得整齊,吃飯也比較方便,感謝醫師拯救他的牙齒。 蔡玉鈴提到,咬合不正並非病變,而是一種發育問題,除了基因遺傳,舌頭、口呼吸或口腔不良習癖等環境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咬合不正,牙齒排列不整齊只是其中一種情況,一般患者會以矯正器治療,矯正後多半仍需配戴維持器,才能讓牙齒不受外界因素再次跑位,嚴重咬合不正則需進行正顎手術。 蔡玉鈴強調,矯正治療不分年齡,越早介入治療,咬合不正的恢復效果較好,一般建議可在換牙階段做定期追蹤檢查,若有需要就可及早矯正,目前牙齒矯正因健保並未給付,依患者情況不同,矯正費用約10萬至15萬元不等。 大新竹地區牙齒矯正專家 - 傳有牙醫 從醫學立場來看,當牙齒的排列咬合關係異常,影響生理及心理,產生明顯障礙時(如臉形歪斜,咬合不正、唇顎裂等)必須接受矯正治療:在主觀方面要看個人之審美標準,職業及人際關係的需求才能作適當的決定。 要做牙齒矯正通常要掌握住最佳的時機;有所謂之學齡前與青少年時期之分,因此如果能正確把握住黃金時期會比成年後做矯正來的容易多,但是有些成年人會選擇做矯正則是想讓牙齒外觀能更好看、整齊、增加人際關係、改變臉型,但由於成年人上、下顎已經停止生長了,所以他們的治療時間相對會比青少年時期較長。 矯正諮詢就是踏入矯正治療的第一步。第一次就診時醫師會初步檢查病人口內狀況,依照病人主訴,加上臨床看診經驗,訂定初步的治療計畫。接下來就會請病人做一系列的矯正檢查,依照檢查的結果,再訂定更詳細的治療計畫,也許會與初步的治療計畫不一樣。 傳有專業的口腔牙科團隊堅持先

全球第一個宗教長照平台 Robelf機器人在台推出 讓福音長照更智慧

機器人照顧老人,雖在照顧行動上仍有長遠距離,但若應用在福音長照上已不再是夢! 美國募資平台「Indiegogo」中,曾出現一個標榜「Your Moving Monitor Guardian」的機器人,它在2016年時成功締造24小時內募得10萬美元的紀錄後,又於今年初獲得「2018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創新大獎(CES Innovation Awards)」的殊榮。它名叫「Robelf」,不僅來自台灣,今天(29日)更開始量產上市。 Robelf機器人不僅運用於商場,也針對各種場合推出客製化的機器人;如今,該機器人的研發團隊中,有身為基督徒的策略行銷顧問黃頌揚,看見國內人口老化的趨勢,便開始著手將「福音」整合進機器人,計畫將在老人長照機構中服務年長者,就 連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老人服務事業系也與之合作,計畫未來將透過機器人進行服務。 除此之外,在長照上,透過機器人的AI人工智慧,運用物聯網結合醫療網絡服務,家庭成員可隨時利用機器人與長者聯繫,或藉此定時提醒準時用藥,甚或透過機器人遠端監看,掌握年長者的動態。 「我們期望Robelf成為全球第一個將基督教福音影音內容整合進機器人,以福音餵養為主的『宗教長照平台』。」黃頌揚說,由於人口老化的速度已經超越新生兒誕生,使他看見基督徒在宗教長照上的使命,再加上他看見Good TV擁有全球華人豐富的影音內容資料庫,因此透過關係上的連結,目前也與其取得授權,不久後便可看見Robelf在長照機構中進行宗教長照的服務。 例如,每天早上,可透過機器人陪伴年長者晨禱,推播老人家晨禱的內容,甚或未來更有可能透過AI人工智慧配合聲音偵測與臉部辨識功能,有智慧地在雲端上搜尋推播每位年長者可以聽見的福音短篇信息。透過機器人服務,未來更能提供「24小時代禱者服務」,老人家可透過機器人提出代禱事項,必要時可有專人進行視訊關懷服務。 聖約翰科技大學也因看見高齡化時代來臨,再加上學校位於台北三芝,其高齡化的社區型態,早在105年校方便因著使命成立「老人事業服務系」,藉此提升學生的實務操練,除讓學生在機構服務外,也在社區進行長照服務,如此產學合作的教育型態,已讓許多學生未畢業就已預訂就業。 聖約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系王健行坦言,運用機器人進行長照服務的想法,起因於Good TV有位與他相識的學長是董事長特助,當學長開始思考如